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快人一步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柳莹依

[原创] 听了讲课,很担心内镜学会将制定的技术规范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24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4# 小雨花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认为,将传染病人分门别类进行诊治,既节约“能源”,又容易提醒医务人员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例如将“非典”病人与丙肝病人分而治之,其效果是可以想象的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4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论怎样的流程,“初洗”应是不可少的一环,要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应该先清洁,以免有机物对诸多物质产生反应而不易去除。请问上课专家的可靠的循征医学证据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4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您好!能否把专家的课件给我们共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4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一次参加我省的临床检验学术年会,特邀的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某某检验专家在讲课时说:”戴一次性口罩完全不起作用!“检验科主任回来后理直气壮地同我争论,某某专家都如是说!我们院感搞的都是形式!!无语!不懂装懂,乱说一通的专家大有人在,搞得地方医院工作无法开展!!goto=findpost&pid=633851&ptid=55512]4#[/url] 柳莹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4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8# 野渡无人

哎呀!越听越糊涂了,这到底该听谁的呀?这么无聊的专家,他们说的观点,依据从哪里来的呀?别管这么多,先按规范执行吧。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5 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修订的标准操作规程尽快出台,专家的意见应该统一,否则被检查单位无所适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5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听专家老师的意见,按消毒技术规范和指南执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小镇青年
  • 打卡总奖励:541
  • 最近打卡:2025-08-29 15:47:30
发表于 2011-6-25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 cqx
呵呵。据我所知,戊二醛是不能杀灭结核分支杆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小镇青年
  • 打卡总奖励:541
  • 最近打卡:2025-08-29 15:47:30
发表于 2011-6-25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规范性或指南文件要有统一的标准,否则会让执行者无所适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5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海内镜质控中心要求内镜诊疗前都要进行HBV/HCV/HIV/梅毒等的筛选,内镜的清洗也分阳性池和阴性池。
这是 ...
lwk6088 发表于 2011-6-24 16:44


%$&*@%????
这样叫强调职业防护?看来消毒供应中心的规范得立即更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5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为中国有这样的专家可怜,更为卫生部相信这样的专家而悲哀。在标准预防已经实施了这么久,我们现在还要讨论分阳性池和阴性池,只能说无知了。 我们曾做了1000件器械的7种清洗方法比较,其中有酶洗及超声清洗前是否冲洗的结果,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数据,供参考。
冲洗与不冲洗潜血阳性率比较.pdf (28.62 KB, 下载次数: 31)
回复 2# 柳莹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5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2# aqyyjyl1972

所知知于何处?可否赐教,在消毒技术规范里,戊二醛是可以达到灭菌和高水平消毒的,难道连结核分枝杆菌都不能杀灭的能称为灭菌剂吗。   
消毒技术规范里很明确的有:(1)灭菌: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达到灭菌保证水平的方法。属于此类的方法有:热力灭菌、电离辐射灭菌、微波灭菌、等离子体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用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消毒剂进行灭菌的方法。
(2)高水平消毒法: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对细菌芽孢杀灭达到消毒效果的方法。这类消毒方法应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结核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热心大叔
  • 打卡总奖励:561
  • 最近打卡:2025-09-13 10:59:19
发表于 2011-6-25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发表个人观点,只有向各位老师虚心学习!好多东西总是那么的矛盾,难道只有用哲学的“事物都是在矛盾中发展”可以解释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5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内镜科的护士参加完省内的培训班,回来后不穿防护服了,对戊二醛的消毒也给予否定,理由:培训课上老师说了,目前国内没有一家的防护服用品是合格的,穿与不穿无差别,根本起不到防护作用,都是心理安慰。戊二醛消毒内镜不可取。我不得不和她理论了一番,总算我的口才还好,最后还是接受了我的观点:一是参加培训不能断章取义,就算专家这样说过,也是专家的一家之言,能代表法律法规吗。国家的法规要求防护工作,而且有防护总比赤膊上阵要好,也是对自己负责吧。再说戊二醛消毒内镜,也是内镜规范可以使用的,当然如果医院有条件改用酸化水或其他消毒剂当然最好,但目前没有可能性的情况下,还是可以使用戊二醛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打卡等级:小镇青年
  • 打卡总奖励:541
  • 最近打卡:2025-08-29 15:47:30
发表于 2011-6-26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6# 忘忧草
具体出处不清楚,只听几个专家讲过,南方某2所医院发生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均在浸泡的手术器械戊二醛内培养出分支杆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6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据了解,诊疗前进行的HBV/HCV/HIV/梅毒等的快速筛选试验,假阳性率可不低哟。
而且现在讲究知情同意,像HIV根据《艾滋病防治条例》第二十三条 国家实行艾滋病自愿咨询和自愿检测制度。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指定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制定的艾滋病自愿咨询和检测办法,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
如果病人不同意检测的话,就不能做内镜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26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忘忧草
具体出处不清楚,只听几个专家讲过,南方某2所医院发生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均在浸泡的手术器 ...
aqyyjyl1972 发表于 2011-6-26 10:02


手术器械本来就不建议用戊二醛浸泡来灭菌。发生了“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均在浸泡的手术器械。。”不意外。

胃镜、纤支镜等内镜使用戊二醛高水平消毒,是现在的技术规范允许。
如果分支杆菌在戊二醛浸泡45分钟以上不能被杀灭,需有证据,不能只听所谓几个专家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6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2# 风玲


    谢谢风玲老师的资料。
酶泡组与冲洗+酶泡组的对比,
超声清洗组与冲洗+超声清洗组的对比。数据明摆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6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6# aqyyjyl1972


    你说的剖宫产感染暴发事件的本质或者说核心:戊二醛并不是罪魁祸首哟!97年那家是由于将2%的戊二醛当作20%的来进行稀释,又不规范使用导致。09年那家是由于不重视器械的清洗,戊二醛的不规范使用导致。使用化学消毒剂进行灭菌的方法有较多的流程管理及使用的注意事项,容易在环节上出问题,所以器械灭菌不提倡之。同样的道理,如果供应室不注重质量管理,清洗质量、包装质量等,或者不按规范进行各项监测,同样会出问题,但能说是压力蒸汽灭菌方法不可取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6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5# 忘忧草


    “有条件的医院使用酸化水。。。”这句值得商榷哟。
酸化水是日本人发明的,但在日本并没有得到大力提倡。因为有微量有机物存在都可以严重影响其的消毒作用!
酸化水只是消毒的一种方法而已,与戊二醛比较并没有什么优势。
使用时应遵照卫生批件的使用说明:浸泡30分钟,而且是要流动酸化水浸泡!那种说只要泡3-5分钟的说法并没有得到卫生行政部门的许可,万一有事,人家厂家双手一摊,一点责任也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