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卡等级:本地老炮
- 打卡总奖励:3052
- 最近打卡:2025-09-13 06:08:17
|
楼主 |
发表于 2017-9-28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位老师看的很仔细,是否是微生物专业老师?我是外行,
1、制定此标准时是依据相关指南,与本院微生物室沟通结合实际制定,有些内容标准过高,制定目的是提醒微生物室对有数据的仪器要进行核准校验(这也是听到今年专家讲课提到的,凡使用的计量工具、带数据仪器如温度计、压力容器压力表等均要进行校验)看到微生物的指南有方面的内容就加入评价标准中;
2、院感工作交叉性很强,可是可不是,但都涉及到院感,如压力容器、要求对环境温湿度的监测、生物安全管理等,检查是与检验科感控员一块检查,其实是一个工作指引,平时是科室自查。因这个指引让检验关注了许多细节,并努力去做。同时在自查过程中与主任、感控员沟通对不适合的内容进行修改或删除,因此做了部分修改。
3、 短时间(5 ~7 d)内在同一科室分离出3 株或以上同种病原菌.....,基层医院做不了同源,我们关注同种,其实目的是早报告是为了预警,引起关注,如手术科室,在一周内从同一科室三例手术切口中分离大肠杆菌,报告引起警惕,调查是否存在集聚病例,或感染暴发,从早字着手多途经获得信息,因目前还没有信息化的支承。
4、泄漏问题,要清洗消毒,您提的问题非常好,培养物泄漏,冲洗并不适合,应采取覆盖式消毒,减少对环境污染。因不是本专业,对一些细节没有认真学习,没有对相关制度流程进行仔细了解。
谢谢您提出的问题。也让我进行思考。
|
|